E-mail: service@1001718.com
![]()

吉時利2450高精度SMU數字源表
作為泰克旗下吉時利品牌第四代源測量單元(SMU)的代表機型,2450高精度SMU數字源表以“一體化測試解決方案”重塑了電子器件表征的效率與精度標準。其融合6½位
吉時利2450高精度SMU數字源表的詳細資料
作為泰克旗下吉時利品牌第四代源測量單元(SMU)的代表機型,2450高精度SMU數字源表以“一體化測試解決方案”重塑了電子器件表征的效率與精度標準。其融合6½位分辨率的精密測量、四象限源/阱功能與智能化操作體係,既適配納米器件、有機半導體等前沿研發場景,也滿足生產測試中的高效篩選需求。與傳統分立儀器相比,該設備通過集成電壓源、電流源、萬用表與電子負載功能,將測試空間占用減少40%以上,同步消除設備間布線帶來的誤差累積。從工程師實測反饋看,其在弱電測試中展現的幾十皮安級噪聲控製與毫秒級響應速度,已成為低功耗器件表征的標杆配置。
(一)關鍵性能參數表
| 參數類別 | 具體指標 | 技術意義 |
| 基本測量精度 | 0.012%(電壓/電流) | 確保寬量程下的測量可信度 |
| 分辨率 | 6½位 | 捕捉微伏/納安級微弱信號變化 |
| 源/測量量程 | 電壓:20mV~200V;電流:10nA~1A | 覆蓋從納米器件到功率元件測試需求 |
| 四象限操作 | 源/阱雙向功能 | 支持充放電、正向/反向偏置等測試 |
| 采樣速率 | 最高10k點/秒 | 實現動態特性快速捕捉 |
| 編程接口 | SCPI命令、TSP腳本、GPIB | 適配手動/自動化測試場景 |
| 數據存儲 | 內置大內存緩衝器+USB擴展 | 支持離線數據采集與導出 |
| 操作界麵 | 5英寸全彩電容觸摸屏 | 圖標化菜單,操作步驟減少50% |
(二)核心功能優勢
集成化測試架構:將精密電源、萬用表、電子負載功能整合於單台設備,避免傳統測試中“電源+萬用表+切換開關”的複雜配置。如element14工程師在電池充放測試中,僅需2450與外部仿真器即可完成測試,電容測量誤差控製在2mAh以內,遠優於傳統方案的9mAh誤差。
低噪聲信號處理:通過電路屏蔽優化與增強靈敏度模式,在香蕉引線連接下仍能將背景電流噪聲壓製在幾十皮安級別,解決了傳統設備無法精準測量幾百納安以下電流的難題。
雙編程體係:兼容傳統SCPI命令與吉時利專利TSP腳本技術,後者通過儀器內置處理器直接執行測試邏輯,消除電腦與設備間的數據傳輸時延,在生產測試中可提升效率30%以上。
(一)基礎工作機製:閉環反饋控製
2450的核心原理基於高精度閉環反饋係統,實現“源輸出-實時監測-動態調整”的一體化流程(見圖1邏輯示意):
指令輸入:用戶通過觸摸屏或編程接口設定目標電壓/電流值;
信號轉換:內置高分辨率DAC將數字指令轉換為模擬輸出信號,電壓源模式下最小輸出步進達1mV,電流源模式達1nA;
實時監測:輸出端並聯的高精度ADC同步采集實際電壓/電流值,采樣速率最高可達10k點/秒;
反饋調節:若實測值與設定值存在偏差(如負載變化導致電壓漂移),控製算法在毫秒級內調整輸出,確保偏差控製在0.012%精度範圍內。
(二)關鍵測試技術解析
四象限源/阱技術
設備可在四個象限靈活切換工作模式:
第Ⅰ象限(+V/+I):正向電壓源輸出,測正向電流(如二極管正向導通測試);
第Ⅱ象限(+V/-I):正向電壓施加,吸收反向電流(如LED反向漏電流測試);
第Ⅲ象限(-V/-I):反向電壓源輸出,測反向電流(如MOSFET擊穿測試);
第Ⅳ象限(-V/+I):反向電壓施加,吸收正向電流(如電池放電測試)。
這種靈活性使其可覆蓋半導體、新能源等多領域測試需求。
微弱信號增強技術
針對納米器件等微弱信號場景,儀器通過三重機製提升靈敏度:
自動量程切換:根據信號強度匹配最優測量量程,避免量程過大導致的分辨率損失;
數字濾波算法:通過多次采樣平均抑製環境噪聲,在10nA量程下可將信噪比提升10倍;
溫度補償:內置熱敏電阻實時監測環境溫度,對ADC測量值進行非線性校準,抵消溫漂影響。
同步源-測架構
傳統設備的源輸出與測量存在微秒級時序延遲,導致動態測試數據失真。2450通過硬件層麵的源-測單元集成,實現電壓/電流施加與測量的同步觸發,在IV特性掃描中可精準捕捉器件在不同偏置下的瞬時響應,如MOSFET亞閾值區的電流變化。
(一)半導體器件表征
在MOSFET閾值電壓(Vth)測試中,2450通過1mV步長的柵極電壓掃描,配合10nA分辨率的漏極電流測量,精準捕捉亞閾值區的電流突變點。借助內置曲線擬合算法,自動計算Vth值,避免傳統人工讀數的誤差。某實驗室實測顯示,其測量結果與高精度半導體小黄鸭黄色饮件的偏差小於0.5%。
(二)太陽能電池性能測試
工程師neuromodulator利用2450完成太陽能電池的I-V曲線掃描與最大功率點(Pmax)追蹤:通過設定0~1.5V的電壓掃描範圍,以10kHz速率采集電流數據,儀器實時計算功率值並定位Pmax。配合光強模擬器,可在3分鍾內完成單塊電池的效率評估,測試效率較傳統設備提升4倍。
(三)LED光電特性分析
在AMOLED像素單元測試中,2450通過“序列測試”模式預設0.1mA~10mA的電流階梯,自動完成電流施加、電壓測量與數據記錄。針對100個樣本的批量測試,耗時從傳統設備的2小時縮短至30分鍾,內置統計模塊可直接輸出亮度均勻性、正向電壓標準差等關鍵指標,滿足生產線品控需求。
(四)納米材料測試
某團隊在碳納米線電阻率測試中,利用2450的20mV低電壓量程與10nA電流量程,避免高偏壓對納米結構的損傷。通過自動I-V掃描功能,單次測試時間從傳統方法的30分鍾壓縮至5分鍾,效率提升6倍,且測量重複性誤差控製在2%以內。
吉時利2450以“高精度、集成化、智能化”的技術特質,重新定義了源測量單元的應用邊界。其0.012%的基本精度與微弱信號捕捉能力,滿足了納米器件、低功耗電路等前沿研發的需求;而TSP腳本與KickStart軟件的協同,則適配了生產測試的高效訴求。從工程師實測反饋看,該設備不僅簡化了測試流程、減少了空間占用,更通過數據準確性的提升降低了研發驗證成本。在半導體、新能源、材料科學等領域,2450已成為連接理論仿真與實物測試的關鍵樞紐,持續推動電子測試技術的迭代升級。
|
||||